监诊实绩

监诊实绩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Support

淨零排放怎麽执行? 政府如何推动?

常见问题|淨零排放怎麽执行? 政府如何推动?

#ESG

对于碳淨零,政府提出了四大转型策略,分别为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生活转型、社会转型。

常见碳相关政策工具

2050碳淨零具体规划?

四大策略 两大基础
对于碳淨零,政府提出了四大转型策略,分别为能源转型、产业转型、生活转型、社会转型。

常见碳相关政策工具

能源转型:最深切影响碳排放的能源转型,包含使用风力、太阳能等乾淨能源。将再生能源持续扩大,发展新能源(氢能、深层地热、海洋能等)、整合系统储能、升级电网、扩大电力市场等。藉由扩大再生能源设置,提升自产能源占比,翻转高进口能源依赖风险,使进口能源依存度由110年97.4%,降至139年50%以下,降低国际能源市场冲击与价格波动对我国能源安全影响。

产业转型:包含各式产业:高科技产业、传统製造产业、建筑营造业、运输、智慧农业、资源循环等等,将大用户先纳入 ISO50001 管理,製程设备效率提升,採先大后小、以大带小的模式,结合产业公协会力量,并由国营事业以身作则。协助个国内企业生产模式建立减碳能力、商业设备汰换及系统节能专案等。

1. 持续推动绿能布建提供足够绿电外,同步带动绿能产业链及本土供应链成长。
2. 推动产业满足供应链与全球绿色倡议要求,并结合 ICT产业优势,提供更高效、更低碳、更智慧的製程。
3. 进行前瞻技术布局,并发展本土优势技术加速商业化,瞄准全球淨零转型商机。

生活转型:透过计画执行绿生活,建立减碳路径及设定目标,推动环境友善,物品、餐具、地产地销、惜食、碳标籤等。低碳运输方式,交通工具、完善步行环境、共享汽机车等。推广绿色标章,节能设备及绿建筑。研订各类指引提升民众认知度及行为改变。
提升全民对气候变迁及淨零转型之认知与共识,进而引发全民行为改变,从食、衣、住、行各面向着手,改变生活型态、落实低碳生活;同时诱发厂商建构低碳商业模式,创造绿生活产业链。

社会转型:积极与公民、社会对话,修订各式法规条例、完善法规配套、强化节能治理生态系,导入学校及公协会能量参与推动、培育认证专台等。研议修法扩大节能管理范畴、扩大地方政府节能治理与导入民间量能。宣导推广用电资讯可视化及节电奖励等。培育人才在地深耕,提供GWO基础与进阶培训等。强化「公正转型」与「公民参与」之治理机制,以落实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而这些转型都是建立在两大治理基础上。 科技研发:淨零技术、负排放技术。 气候法制:法规制度及政策基础、碳定价绿色金融。

减碳计画

政府所提出的十二项关键战略分别为:风电/光电、氢能、前瞻能源、电力系统与储能、节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运用电动化及无碳化、资源循环零废弃、自然碳汇、淨零绿生活、绿色金融、公正转型。

减碳计画

  • 风电与光电:以风电与光电为再生能源发展主力。
  • 氢能:以氢能为淨零主要选项,运用于产业零碳製程原料、运输与发电无碳燃料等面向。
  • 前瞻能源:以基载型地热与海洋能为发展重点,另扩大生质能使用,规划139年前瞻能源设置装置量达8–14GW。
  • 电力系统与储能:推动分散式电网并强化电网韧性,推动电网数位化与操作弹性提升电网应变能力等。
  • 节能:扩大成熟技术应用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步发展创新能源效率科技,并逐步导入前瞻技术。
  • 碳捕捉利用及封存:以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技术移除产业及能源设施碳排放,并开发本土碳封存潜力场址,展开安全性验证场域计画。
  • 运具电动化及无碳化:发展电动车上下游相关产业,并整合储能、充电桩、建筑充电安全等基础建设之技术研发与建置。
  • 资源循环零废弃:加强产品源头减量,促进绿色设计及绿色消费,并推动废弃资源物质能资源化,打造零废弃的资源永续循环世代。
  • 自然碳汇:执行造林及相关经营工作,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并建构负碳农法及海洋栖地、动植物保育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
  • 淨零绿生活:推动「淨零绿生活」,透过共享商业模式、永续消费模式驱动及全民对话凝聚共识,营造永续、低碳生活型态。
  • 绿色金融:运用金融市场力量,导引企业重视淨零转型及因应气候变迁,将资金投入绿色及永续发展领域。
  • 公正转型:以「尽力不遗落任何人」为目标,在淨零转型过程中戮力追求政策目标平衡性、社会分配公平性与利害关係包容性。

碳淨零与碳盘查

淨零排放是指在特定的活动或系统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被有效地降至零,或者任何产生的排放都被完全抵销或清除,使其对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没有增加。这通常是通过採取减少排放、使用可再生能源、碳捕获和储存等技术,以及进行碳抵销来实现的。

碳淨零与碳盘查 碳淨零与碳盘查

淨零排放的目标是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通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达到气候中性。相信有在关切ESG议题的企业,这两张图一定不陌生。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两张图了解以后的市场趋势、技术研发方向、企业未来规划方向等等。

碳盘查纳管对象

电力、钢铁、石化、水泥、半导体与面板为主要产业排放源。环保署温室气体资讯平台分析287户排放源,其中直接排放量共2.23亿公吨,佔全国排放量78.25%。以行业别而言,电力产业的排放量为最大宗,累计约1.22亿公吨、占总排放54.97%,其次则为钢铁业。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有150多万家,其中将近15万家是中小型製造业,更有高达70万家是批发零售业,整个国家减碳规划上,不只是有製造业要减,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住其他产业、商业或服务业来一起减碳。

碳盘查纳管对象

我国经济成长与温室碳排放脱钩

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联繫,常常被描述为“碳扩散”。也就是说,随着经济增长,碳排放也会跟着增加。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因为他们通常会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实现经济增长,这些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且主要是来自于石化燃料。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一面。科技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正在逐渐普及,取代了部分传统的石化能源。电动汽车等低排放交通工具也开始受到欢迎。这些技术创新有助于我们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 政府的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透过碳定价、节能标准、清洁能源补贴等措施,政府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改变其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对碳排放的贡献。例如,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了碳交易市场,鼓励企业实现减排目标。这些政策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有助于促进绿色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转型。

我国经济成长与温室碳排放脱钩

一般人旧有的观念会以为经济成长,是造成碳排放增加或是温室效应的主因。但就统计数据来看,可以明显得知,经济成长与碳排并非成正相关。政府藉由传达减碳的理念,持续推广,能够为地球带来转机。

国家长期减量路径规划

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分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全社会的参与,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地球。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委员会、行政院

同时管理节能与减碳排?

EMS 智慧电能管理系统

在企业越来越被要求在其製程中实现碳中和或减排目标,以支持全球永续发展的努力,有效的电能管理是实现可持续生产目标的重要一环。

智慧电能管理系统
智慧电能管理系统

智慧电能管理系统

#数位转型 #物联网 #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