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024 2023 2022 2021
Newsletter 25005

打造設備短鏈新思維

固德科技報|打造設備短鏈新思維

#IIoT

#馬達轉子

#AI

#PDM

Posted On : 08 May 2025
設備短鏈化(Equipment Short-Chaining)是一種縮短設備維修、保養與備品取得流程中供應鏈距離的管理策略,特別針對設備備品取得困難、維修支援延遲這類高風險問題進行「在地化」、「模組化」、「預先佈局化」的系統設計。

備品卡在海關,產線卡在命運?

在高度競爭、節奏快速的製造業產線上,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讓整條生產流程瞬間卡住。而在這些環節之中,往往有一群「不搶風頭卻至關重要」的設備——轉動設備,如風機、馬達、幫浦、壓縮機等,扮演著維持產線穩定運作的基礎角色。

過去大家都在關注智慧製造、無人機台、AI自動光學檢測,但實際上,若這些轉動設備哪天突然故障,整廠的高階自動化也只能原地待命。而更棘手的是:備品往往不在手邊,維修技術又仰賴原廠,導致產線只能被命運「卡住」。

「設備短鏈化」的策略,製造業穩定營運的關鍵答案。
設備短鏈化(Equipment Short-Chaining)是一種縮短設備維修、保養與備品取得流程中供應鏈距離的管理策略,特別針對設備備品取得困難、維修支援延遲這類高風險問題進行「在地化」、「模組化」、「預先佈局化」的系統設計。其核心目的在於:縮短設備故障與復原之間的時間差,提升營運韌性。

#PDM #IoT #AIoT #短鏈化

「工廠的沈默風險:轉動設備壞了比你想得更麻煩」

在補給預算不斷補前提下,製造業的機械自動化和系統聚焦強調「高效率與維持穩定」。然而,從現場經驗看,轉動類設備(如風機、電動馬達、冷卻泵、壓縮機)總是被小看。這類被視為「執家者」的設備,實則擔負著全家維持運轉的重擔,一日出現故障,就是產線停滯的開端。

相比於主要製程設備,轉動設備常常是被忽視的存在,操作人員常以很個人化的老師傅經驗形來維持。這種方式很像老醫生聽聲音不用驗定就知道哪裏痛,效率高但無法標準化、數據化成系統,尤其當負責人員退休或人手更換時,這類知識就變成「無法繼承的失落」。

更關鍵的是,轉動設備的異常徵兆多為「非突發、緩慢累積」,如振動頻率微幅升高、軸承磨耗不均、溫度在極限邊緣游走,這些都不是人眼或耳朵可以即時察覺的。

工廠的沈默風險:轉動設備壞了比你想得更麻煩

轉動設備的故障於呈現平穩累積性增加趨勢,停機前的故障、故障前的微變,都是資訊。如果沒有專業儀器、專業分析、就無法及時掌握設備狀態。 因此一套數據視覺化、可預測、可開放數據分析系統,就顯得根本而重要。而固德科技打造的 RM 轉子品質管理監測系統,就是為製造業設備轉型而生的智慧全防範。

RM-IoT 上場:讓設備會說話,健康狀況一清二楚
當製造業機口再也找不到老師傅,產線管理沒有章法、設備總是「有一點奇怪」,對「先補後修」的依賴性升高,被動經營風險越來越大。

這時,一套能「聽懂設備聲音」、「依據數據判斷健康」的智慧分析平台,就成為每個製造廠無法取代的新型工程師。RM-IoT 轉子品質物聯網,就是這次技術轉型的根本辦法。

讓設備會說話,健康狀況一清二楚

RM-IoT 內建國際標準,如 ISO 10816 與 ISO 20816,能即時判斷每臺設備是否處於警戒區、危險區;系統有加入 AI分析,統計故障趨勢與預測健康壽命(RUL),以數據代替「用經驗做判斷」。

於設備運轉過程中,系統將設備狀態轉換為燈號顏色,並判斷健康狀態,不只讓全廠健康狀況完整呈現,還可以分類設置門檻值、定期自動產出報告,成為機房保養方案設計執行的根據基礎。

某製造廠冷卻幫浦發生的軸承磨損問題,應用RM-IoT後,原本需等待進口備品3週,但在預警第9天完成在地更換,生產未中斷,避開約新台幣150萬元的損失。

如今,製造廠想要有真正的營運維健系統,不再只靠人,而是應該將「設備演化為『能說話』的數據實體」、「經驗化為『可解釋』的標準原則」、「操作標準化為『自動化』」。RM-IoT,就是答案。

打造短鏈,不等命運:備品與維修的在地化轉型

當全球化成為風險源,在疫情、地緣政治、貿易條件與物流不穩等因素影響下,「備品卡關」將成為許多製造廠的常態——例如:一顆風機軸承卡在港口,可能癱瘓整個廠房。若設備是命脈,備品與維修資源就是氧氣,設備維修成本不只是工程問題,更是營運決策方需要面對的全面管理。

短鏈化發展策略
同時,於執行實務中也發現,許多轉動設備為高富難裝,或為特殊機型,無法用通用備品替代,當實物失效,就等於產線進入「等死」模式。如何在備品、技術、營運標準上創造「短鏈化」操作機制,就成為發展策略。

傳統設備多依賴原廠備品,但若遇到跨國物流延遲、通關受阻、突發戰爭/疫情等情況,即可能導致備品卡關。因此,廠區設備需要注意:

• 關鍵備品「在地預儲」或就近採購
• 根據風險排序備料,而非全品項無差別儲備
• 建立「高風險備品白名單」與儲備模型

打造短鏈,不等命運:備品與維修的在地化轉型

三大角度轉換廠房策略
而固德科技並非只做設備的振動量測,而是幫助廠區展開「短鏈實務策略」,將備品從「雲端計算」落實為「實體存記」與「即時發展」,並以三大角度轉換廠房策略:

1.「設備狀態分析與預測」: 系統內建AI演算法,分析設備的狀態及故障特徵模型,計算「故障趨勢」與「設備的使用壽命」。固德的 AI 訓練軟體會自動的根據內建規格訓練監測模型(隨著資料累積,軟體會在設定時間下自動 Retrain 優化模型),此 AI 預測模型是以最初設定的 Rule Base 管理原則優化的,因此在 AI 顯示項目中會是依照使用者的指示天數來預測趨勢 (例如:使用者在軟體上指定要看30天,軟體會顯示未來30天的變化趨勢,趨勢背景仍為優良正常警告危險)。幫助廠方落實最佳的「預知保養規劃」,精準維修。

2.「風險分層與備品流程化」: 同類的馬達、風機往往因廠商不同、種類不同而無法實行總換,RM-IoT 系列針對廠區不同特性馬達,例如:大量普通轉子、工安巨型轉子、製程關鍵轉子、特殊區域轉子等,套用不同的系統管理。 系統分析資料初步依據ISO轉子規範,將設備狀態以燈號不同顏色顯示,幫助廠區依照設備分級建議指標,並以設備狀態進行「備品優先購入順序」,推動「備品流程化」。

3.「設備模組化與通用化」: 設備短鏈化的核心,就是將複雜變簡單、將獨立變通用。RM-IoT 系列系統從架構設計開始,即導入彈性模組化邏輯。無論是應用在高轉速的空壓機、低頻風扇,或是連續負載的冷水泵,均能以統一平台接入感測器與震動模組,此一「一套系統、全場域通用」的特性,不僅讓企業可以快速導入、擴展至多個廠區,亦能降低跨機型的維護學習成本。不僅能與現場自動化整合,更能作為轉子健康管理的核心中樞,實現短鏈策略最快速、最可落地的第一步。

對製造業而言,短鏈思維已不再是「暫時定義」的幫援,而是內化為一種設備管理與風險操縱方式,是透過電子化、統計化、人力優化的營運新模式。

設備模組化與通用化

ESG 視角下的設備管理新戰略

當 ESG 正從「口號」轉為「網路、報表與經營對策」的核心管理思維,設備管理不再是技術或經營問題,而是熱傳性很高的「全系統監管重點」。尤其是轉動設備,其滿載的是熱、耗能、高壓與壽命周期等問題,都需要即時反應處理。

首先是「環境(E)」。指出振動資料演算,一台處於警戒區、不完全衰退的設備,能耗平均高出8%至15%,同時繁忙於運轉動動停停,就是一個「空轉」的能耗點。RM 系列系統透過監測與比對,給出早期故障跡象預警,讓廠方可進行持續改善與復原,避免不必要的能源與成本耗損。

再者「社會(S)」。運轉中的設備居高熱、高壓,就是「工業安全」體感最深的現場。傳統工程師需靠手感分別熱溫與振動,尤其夜班、單獨操作时,常常與「危害距離」一線之隔。RM 系統讓設備的異常狀況能被提早偵測,減少人力輸入、降低職業傷害機率。

設備管理新戰略

最後是「公司治理(G)」。英國連鎖經營協會研究指出,設備維護公司採用預知管理機制者,已有明顯高於同業業者的經營結算利潤。透過技術化、系統化的設備管理,降低執行操作中的經驗誤差、人為偏差與資源濫用。

從生產導向,轉向營運韌性導向

總結,在這個全球局勢不穩、競爭加劇的時代,製造業要的不再只是「快生產」,而是「穩定生產」與「持續創新」。從設備健康出發,結合短鏈思維與智慧系統,企業才能跳脫「壞了才修」的傳統邏輯,轉型為「健康即競爭力」的新營運思維。

設備短鏈化不是「去全球化」,而是為了在全球變局下,建立一套「以風險為導向」的在地備援機制。它代表一種從生產導向,轉向營運韌性導向的轉型策略。特別對製造業而言,這不僅是效率問題,更是成本、永續與競爭力的核心戰略之一。固德科技 RM 系統,就是用設備數據實體,把「設備補給」提升為「設備治理」、把「保養維修」改為「預防經營」的根本答案。

RM-IoT 全場域轉子機械物聯網

轉子機械設備多元,要如何隨時掌握轉子設備狀態呢? 又有哪些不同的架構監測方式?

監測轉子機械可以為廠區帶來多方面的效益:預防與預測性維護:通過監測轉子機械的運行狀態,可以及早檢測到潛在的故障或問題,並進行週期預防性維護及預測性維護。這可以避免突發故障和停機時間...

RM-IoT 全場域轉子機械物聯網
RM-IoT 全場域轉子機械物聯網

RM-IoT 全場域轉子機械物聯網

廠內轉子機械設備多元,要如何隨時掌握轉子設備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