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預知保養,還談什麼 ESG?
固德科技報|沒有預知保養,還談什麼 ESG?#ESG
#PDM
Posted On : 20 Mar. 2025
ESG 不僅關乎環保,企業若只專注於省電省水,卻忽略設備健康管理,那 ESG 只是一種表面功夫。當設備突發故障時,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連鎖效應。
ESG 真的只是省水省電嗎?
近年來,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指標,特別是在製造業,許多企業已經著手落實省水、省電與資源回收等環保措施,試圖透過永續發展提升競爭力。然而,ESG 不僅關乎環保,許多企業卻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設備管理是否真正符合 ESG 原則?
當企業專注於降低能源消耗、碳排放和資源回收時,若忽略設備維護的優化與數據化管理,最終可能適得其反。沒有預知保養(Predictive Maintenance, PdM)的企業,往往陷入以下困境:
• 設備效率低落,能源消耗過高,影響碳中和目標(Net Zero)。
• 維修成本飆升,突發故障導致生產停機,影響供應鏈穩定。
• 經驗式維護模式難以確保設備健康,增加安全與營運風險。
#PDM #ESG #數據化管理 #降低能耗
如果工廠的機械設備頻繁故障、無法高效運行,那麼所謂的「環保節能」根本無從談起!尤其是工業設備(例如廠區最大量的馬達設備),它們消耗大量電能,一旦出現異常,不僅增加碳排放與能源浪費,還可能影響生產穩定性,甚至帶來安全風險。
換句話說,如果不做預知保養,你的 ESG 可能只是紙上談兵!
沒有預知保養,ESG 只是口號?
許多工業生產的重要核心設備,但如果缺乏適當的維護,它們可能因軸承磨損、潤滑不良、電流異常等問題,導致效率降低、電力消耗增加。這不僅影響企業的能源使用效率,許多企業仍採取傳統的「損壞才修」模式,但這種方式往往導致突發性停機,影響生產排程。
產線中斷,成本翻倍?
當設備突發故障時,生產線可能無法按計劃運行,導致產能大幅下降,甚至無法交付訂單。而現代供應鏈高度整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連鎖效應。例如,若某個零件製造廠停機,整個生產計劃將被打亂,下游工廠無法順利組裝,影響最終產品的交付。當生產線停擺時,部分員工可能無法執行原定工作,導致工時浪費。在設備修復後,企業可能需要加班生產來補足缺口,進一步增加人事成本。
除此之外,為了趕交期後續還可能面臨原料堆積,倉儲成本上升、供應商罰款或違約賠償、緊急物流調整與加速運輸費用。若不能及時交貨,這將使企業面臨違約風險,可能需要支付高額的賠償金或折扣來安撫客戶。

設備不穩定,員工不安全?
企業最貴的資本,就是員工。預知保養不僅關乎環保,更是企業社會責任(CSR)的一環。2023年彰化某工廠的火災事故,未能及時中斷設備,再加上值班人員也沒有實行正確的緊急災變教育訓練,最終發生嚴重工傷事故。
當設備無預警停機,生產線上的工作人員可能因機械失控而受傷或是設備長期處於非最佳狀態,可能會對工作環境與員工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例如:抽氣馬達可能因為氣體抽取不完全導致有害氣體外洩、機械手臂若因為運行異常沒有依據劇本走導致操作人員的受傷。除了廠區內需要落實宣導工安的教育訓練外,更應該為設備執行適當的預知保養,以確保設備的運作穩定。

失去的不僅是金錢還有商譽?
設備在故障前可能其實已經處於異常狀態,影響產品品質,導致更高的報廢率或客戶退貨。例如,機械震動增加可能影響精密製造,導致產品誤差變大。客戶也不是吃素的,可能因此轉向競爭對手,導致企業損失訂單及信譽受損。例如,汽車產業若供應商無法按時交貨,整個製造計劃將被迫延遲,甚至導致市場佔有率下降。
如果企業不導入預知維護技術來提升設備可靠度,這些隱形成本可能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逐漸侵蝕企業的獲利與競爭力。

過度維護與資源浪費,違反 ESG 原則?
過度維護(Over-Maintenance)是指企業因為過度謹慎、缺乏數據支持或沿用舊有的維護策略,對設備進行不必要的檢修、更換零件。在設備維護領域,「預防勝於治療」是許多企業的標準做法。然而,當維護過於頻繁,設備仍處於健康狀態時就被拆解、更換零件,這樣的行為不僅增加成本,也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傳統保養的錯誤觀念?
許多企業沿用傳統的 「時間制維護(Time-Based Maintenance)」,也就是根據固定的時間間隔(如每 3 個月或 6 個月)進行維修,無論設備的實際狀況如何。長期依賴人工巡檢無法精準判斷設備異常。有的設備可能仍處於良好狀態,卻被強制維護,導致不必要的停機與維修成本。再加上如果維護時拆裝過程不當,可能反而造成設備新的問題。這都是由於無法區分真正需要維修的設備與狀態良好的設備,導致維護資源的錯誤分配。
某些行業(如半導體、航太、精密製造)對設備可靠性要求極高,因此選擇「寧可多維修,也不要風險」的保守策略。頻繁更換零件,可能會導致供應鏈的額外負擔與庫存壓力。而設備拆裝次數增加,反而可能降低機械壽命,影響長期投資回報率。

而某些企業的維護 KPI 可能設定為「每年維護次數」或「檢修頻率」,導致維護團隊過於頻繁進行檢修,以達成績效指標。維護人員為了達成 KPI,可能進行不必要的維修,反而降低企業整體效率。
若未正確衡量設備的實際需求,將導致資源錯配與浪費。這樣的做法與 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原則背道而馳,因為它不僅增加了碳排放與資源浪費,也降低了企業營運效率。唯有透過數據驅動的維護計畫,讓設備真正需要維護時才進行檢修,避免資源浪費。提高零件使用壽命,減少工業廢棄物,符合 ESG 永續經營理念。
數據驅動維護,提高維修效率
(1) 建立設備線上監測系統,減少人工巡檢負擔
透過 IoT 感測器 與 數據分析,企業可以即時監測設備運行狀況,並提前發現異常,減少人工巡檢的頻率。透過 即時數據監測,確保設備異常能夠第一時間被發現。使用遠端監測,讓維修人員可以隨時掌握設備狀態,無需頻繁巡檢。
(2) 導入預知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 PdM)技術
透過系統監測搭配AI 預測設備異常,讓企業能夠在故障發生前進行檢修,減少突發維修的需求。 能夠提高設備維護效率,減少人力依賴及精準掌握維修時機,避免過度維護與不必要的成本。

(3) 自動化故障診斷,提高維修效率
透過監測系統可以自動分析設備異常原因,提供具體的維修建議,減少人工排查時間。快速診斷異常,縮短設備停機時間及 優化維修流程,提升人力資源配置效率。
(4) 數據化知識管理,解決經驗傳承問題
透透過數據化方式記錄維修案例、故障原因與最佳解決方案,使技術人員能夠運用數據分析技術,提高維護效率也讓新進人員能夠快速掌握維修知識。提升員工技能,減少人員流動率,達到 數位轉型,提高設備管理效率。
全場域轉子機械物聯網
轉子機械設備多元,要如何隨時掌握轉子設備狀態呢?又有哪些不同的架構監測方式?
監測轉子機械可以為廠區帶來多方面的效益:預防與預測性維護:通過監測轉子機械的運行狀態,可以及早檢測到潛在的故障或問題,並進行週期預防性維護及預測性維護。這可以避免突發故障和停機時間...
耗電設備智慧監測
廠區內耗電設備數量眾多、種類多樣,難以用一套系統執行統一管理?空調或壓縮機設備位置通常處於戶外或體型巨大,造成巡檢不易,而無法確實落實設備巡、點檢?不知道設備狀態,導致效率低下的設備持續運轉,造成能源的浪費?
如果所使用的耗電設備能夠提高能源效率、減少能源浪費,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影響也較小,那麼企業的ESG表現就會更好。...
預知保養如何助力 ESG?
(E)環境 – 降低碳排放與能源浪費:預知保養確保馬達在最佳效率範圍內運行,減少電力浪費。透過 AI 分析異常運行模式,防止設備高耗能運轉,進而降低碳排放。減少零件過早更換,降低廢棄物產生,減少環境負擔。
(S)社會 – 提高職安與供應鏈穩定性:降低設備故障導致的工安事故,如機械過熱、火災等風險。確保生產穩定,減少訂單延誤,提升客戶滿意度。減少維護人員的緊急出勤,改善工作環境與員工福祉。
(G)公司治理 – 提升設備透明度與投資效益:整合設備數據至 ESG 報告,提高企業透明度,吸引投資者關注。降低維修成本,提高資本設備的投資報酬率(ROI)。透過智能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力,符合國際供應鏈要求。
沒有預知保養,ESG 只是空談!
企業若只專注於省電省水,卻忽略設備健康管理,那 ESG 只是一種表面功夫。透過預知保養,企業不僅能提升設備管理效率,還能降低碳排放、提升生產穩定性、保障員工安全、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客戶信賴感及商譽,這才是真正實現企業永續經營。
在 ESG 大趨勢下,導入智慧維護技術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企業競爭力的「必修課」。在此背景下,預知保養技術作為一種數據驅動的智能維護方式,不僅能幫助企業降低設備維護成本,也能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能源浪費,進一步促進企業 ESG 目標的實現。